辽宁省
专家荣誉一览
  国家级 院级
  协会学会 辽宁省
  大连市 国际民间
杰出专家概况
两院院士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首席研究员
张大煜学者
特聘研究员
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百千万人才工程
省市优秀专家
优秀青年博士人才
国际英才培养计划
辽宁省人才项目

 

人才计划、人才奖励名称 基本条件 年龄 支持与待遇 已获得人员
辽宁省杰出科技工作者 全省范围内各类企事业单位中在基础研究、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及相关科学领域,从事研究与开发、普及与推广、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科技人才培养工作,并取得显著业绩、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给予一次性津贴奖励10万元 张东辉(2017)

徐龙伢(2017)

杨维慎(2021)

张华民(2021)

辽宁省领军人才 除应具备省级优秀专家的基本条件外,还要符合下列条件:
     1、专业贡献重大。能够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宽广的学术视野,带领科研团队开展本学科、本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实践,对解决重大科技问题提出关键性对策并取得重要自主创新成果或重大理论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引领作用显著。具有战略眼光,能够正确把握本学科、本领域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新知识创造者、新技术发明者、新学科创建者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3、团队效应突出。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善于带领团队不断提升科研和创新水平。科研团队五年内已经完成国家重大科研课题,或者有明确的技术路线且已产生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创新性成果。所领导的团队有固定的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研究所(室)或工作室等创新平台。
≤60岁 给予一次性津贴奖励2万元 第一批:
杨学明(2010)
张  涛(2010)
第二批
张  涛(2013)
刘中民(2013)
辽宁省优秀专家 1、自然科学领域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包括获一项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及相当奖项的主要完成人;或者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一项、二等两项及相当奖项的主要完成人。
     2、国家和省重点工程建设、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和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或者是国家和省“十二五”重点工程建设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或者在重点技术引进、消化、开发、推广以及重大技术改造工作中,创造性地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有重大发明创造、重大技术革新、重大技术突破或解决了重大技术疑难问题、理论问题,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主要负责人。
≤60岁 给予一次性津贴奖励1万元 第五批
徐龙伢(2010)
刘中民(2010)
第六批
邹汉法(2013)
金玉奇(2013)
第七批
丁云杰(2018) 
田志坚(2018)
许国旺(2018) 
李先锋(2018)
徐杰(2018)

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
   杰出人才

本地培养

1.研究方向处于世界科技前沿领域。
     2.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突出成就。
     3.能够坚持全职潜心研究。
   4.秉持科学精神,品德高尚。

≤55岁

资助经费300万元

杨维慎(2018)

徐龙伢(2019)

国外引进

1.是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的国际顶尖专家。
     2.引进时未全职在国内工作或在国内工作不超过2年,引进后须全职连续在辽工作5年以上(每年在辽工作不少于9个月)。
     3.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茨奖等国际大奖获得者;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院士;在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任职的国际著名学者;辽宁急需紧缺的其他杰出人才。
     4. 坚持全职潜心研究。
   5.秉持科学精神,品德高尚。

省外引进

1.引进时未全职在辽工作或在辽工作不超过2年,引进后须全职连续在辽工作5年以上(每年在辽工作不少于9个月)。
     2.研究方向处于世界科技前沿领域。
     3.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突出成就。
     4.坚持全职潜心研究。
   5.秉持科学精神,品德高尚。

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
   青年拔尖人才

本地培养

1.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重点领域崭露头角,获得国际国内较高学术或艺术成就    ,具有较好创新发展潜力 ,有一定社会影响。
   2.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40岁

资助经费50万元

尹恒、朱雪峰、乔波涛、刘扬、李杲、吴忠帅、何腾、张未卿、宗旭、姜鹏、徐舒涛、郭鑫、康国栋、章福祥、董文锐(2018)

刘岳峰、孙剑、李慧、李仁贵、袁开军、黄延强、傅碧娜(2019)
郭建平、刘晓艳、耿旭辉、苏雄、于良、高媛、丁春梅(2020)
王从新、帅全、田文明、刘舒、杨小峰、陈魁智、林坚、赵云、秦洪强、高敦峰、郭鹏(2022)

国外引进

1.在国(境)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有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在海外工作3年以上。
     2.引进时未全职在国内工作,或者在国内工作不超过2年,引进后须全职连续在辽工作5年以上(每年在辽工作不少于9个月)。
     3.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重点领域崭露头角,获得国际国内较高学术或艺术成就,具有较好创新发展潜力,有一定社会影响。
   4.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

刘健、吴凯丰、陈庆安、周雍进、侯广进(2018)

刘宇、肖建平(2019)

省外引进

1.引进时未全职在辽工作,或者在辽工作不超过2年,引进后须全职连续在辽工作5年以上(每年在辽工作不少于9个月)。
     2.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重点领域崭露头角,获得国际国内较高学术或艺术成就,具有较好创新发展潜力,有一定社会影响。
   3.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
   创新团队

优先支持

1.团队研究方向符合我省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2.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的重点研发任务,有明确的研发目标和发展规划。
     3.团队创新业绩突出,研发水平居行业或领域前列,并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较好的发展前景。
     4.团队结构稳定,合理,核心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不含顾问),其中50岁以下的一般不少于1/2,专业结构合理,具有关联性和互补性,可稳定合作3年以上。
     5.团队所在单位运行状况良好,技术创新体系健全,配套支持措施完善,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业内处于优势地位;创新团队以企业为依托的,所在企业应具备良好的经营业绩,能为团队创新提供必要的科研资金和研发设备,以及落实项目产业化所需的各类要素。
     6.团队成员与在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医院等企事业单位签订正式工作合同,其中团队带头人及1/2以上团队成员应全职在辽工作(每年工作不少于9个月)。
     7.团队带头人年龄一般应在55周岁以下,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8.自主培养的团队,其带头人应符合《辽宁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中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要求;海内外引进的团队,其带头人应符合《辽宁省海内外高层人才引进集聚计划》中创新领军人才的要求。

团队带头人≤55岁

资助经费100万元

刘中民、李海洋、张东辉(2018)

朱向学、梁鑫淼(2019)
周光远(2020)

重点支持

资助经费300万元

特别支持

资助经费500万元

特别支持中的一流创新创业团队

资助经费1000万元

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
   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本地培养

1.主持完成重大科技项目,引领相关产业和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方向。
     2.研究方向符合我省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研究工作具有重大创新性和发展前景。
     3.已取得高水平创新性成果,在所在行业或领域业绩突出,具有较大的创新发展潜力,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一线从事研究开发工作。
     4.具有较强的科研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管理能力。
   5.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企业科技人才不受职称限制,并适当放宽学历要求)。

≤55岁

资助经费100万元

叶明亮、李先锋、韩克利、潘秀莲(2018)

朱文良、邵志刚、傅强(2019)
王晓东、周永贵、陈萍、王峰、赵宗保、朴海龙(2020)
邓德会、陈光文、张未卿、叶茂、张丽华(2022)

国外引进

1.一般应在国(境)外取得博士学位。
     2.引进时未全职在国内工作,或者在国内工作不超过2年,引进后须全职连续在辽工作5年以上(每年在辽工作不少于9个月)。
     3.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副教授以上(含)职务或者在国际知名企业,金融机构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4.主持完成重大科技任务,引领相关产业和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方向。
     5.研究方向符合我省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研究工作具有重大创新性和发展前景。
     6.已取得高水平创新性成果,在所在行业或领域业绩突出,具有较大的创新发展潜力,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一线从事研究开发工作。
   7.具有较强的科研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管理能力。

省外引进

1.引进时未全职在辽工作或在辽工作不超过2年,引进后须全职连续在辽工作5年以上(每年在辽工作不少于9个月)。
     2.主持完成重大科技任务,引领相关产业和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方向。
     3.研究方向符合我省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研究工作具有重大创新性和发展前景。
     4.已取得高水平创新性成果,在所在行业或领域业绩突出,具有较大的创新发展潜力,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一线从事研究开发工作。
     5.具有较强的科研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卿光焱(2018)

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

1.学术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能够引领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和关键领域攻关。
     2.潜心基础研究,揭示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能够提供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3.具有作为主要团队带头人承担重大基础研究课题,重点科研任务等经历。
     4.在推进拥有核心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转化中作出重大贡献,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5.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50岁

资助经费20万元

徐云鹏(2019)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百人层次)
1、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学术成就卓著,在国内同行中享有较高声誉;
     2、承担企业重大、重点工程项目,完成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开发、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在国外先进技术再创新中取得突出成果,并创造显著经济效益;
     3、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或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如获奖等级略低于上述奖励,则须为两项以上奖励的主要完成人);
     4、国家和省部级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课题和国家级工程项目的主持人、已培养出博士毕业生的博士生导师;
     5、理论研究、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并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的科教工作者;
     6、在被评选为辽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后,又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或取得突出业绩的人员。
≤45岁 颁发荣誉证书,可申请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项目资助 第一批:    邓麦村,包信和,关亚风,李灿,梁鑫淼,张   涛,邹汉法解金春
     第二批: 许国旺,杨凌,袁景利,张华民,刘中民,徐龙伢,杨维慎
     第三批: 韩克利王利,王树东,徐恒泳,戴东旭,金玉奇,李海洋,申文杰,杨学明,张卫,杜昱光
     第四批: 余正坤,程谟杰,杨启华,丁云杰,陈光文,张丽华,刘万发,曹义鸣,孙立贤,叶明亮
     第五批: 陈萍,陈吉平,秦建华,田志坚,王晓东
     第六批: 邵志刚,李微雪,多丽萍,徐德祝,潘秀莲
     第八批(2014): 丛昱,肖红斌,薛兴亚
     第九批(2015):徐云鹏,叶茂,傅强,张文华
第十批  (2016):李先锋,孙志刚,朱文良
第十一批(2017):邓伟侨,章福祥,李国辉
第十二批(2018):冯   亮,金盛烨,吴忠帅,张未卿
第十三批(2019):邓德会,王   胜,宗   旭
第十四批(2020):王   峰,黄延强,徐兆超,尹   恒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千人层次)
1、具有扎实系统的专业理论基础,专业工作经验丰富,能够解决科研或生产中重大的、关键性的技术问题,在省内同行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2、企业重大、重点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并参与完成企业产品开发、技术改造项目,为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做出较大贡献者;
     3、主持的科研项目曾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三等奖以上奖励;
     4、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课题和国家级工程项目的主要参与者;
     5、科技开发成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或取得了比较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
     6、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并得到同行专家认可。
≤40岁 颁发荣誉证书,可申请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项目资助 第一批:    郑卓,江义,李雪驼
     第二批: 田志坚,程谟杰,丁云杰,高爽,林世鹰,刘学良,楚文玲
     第三批: 陈光文,多丽萍,王晓东,余正坤,赵宗保,施继成,杨启华,周永贵,张丽华,明平文
     第四批: 肖红斌,李微雪,张维萍,陈文武,夏良志,秦建华,陈剑,丛昱,刘盛林,俞红梅,徐德祝,唐紫超,尹鸿鸣,房本杰,杨少华
     第五批: 邵志刚,马丁,傅强,任吉中,薛兴亚,吕   元,徐云鹏,吴仁安,张文华,潘立卫,郭方准,葛庆杰
     第六批: 薛松,庄巍,叶茂,宋玉江,朱向学,范峰滔,张坚,张海军
     第七批: 孙志刚
     第八批(2014): 章福祥,张未卿,怀英
     第九批(2015):李砚硕  
     第十批(2016):冯亮,邓德会,吴忠帅,宗  旭,卢宪波,尹  恒
     第十一批(2017):刘晓艳,徐兆超,陈庆安,黄延强
第十二批(2018):董文锐,傅碧娜,侯广进,刘  健,史全,吴凯丰,刘  扬
第十三批(2019):李仁贵、卿光焱、袁开军、周雍进
第十四批(2020):肖建平、康国栋、李  慧、孙  剑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万人层次)
1、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较强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金和管理能力
     2、工作中起骨干作用,在吸收、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研究、设计水平和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35岁 备案,有资格评选千人层次和百人层次 2015:肖春雷,黄延强,尹恒,王二东,杨明辉,张洪章
     2016:李慧,徐舒涛,傅碧娜,周传耀,林坚,李杲
     2017:李仁贵,孙剑,汪涛,周雍进,郭建平,耿旭辉
2018:秦洪强,陆瑶,刘岳峰,郭鹏,尧超群,袁治章
2019:李广亿、刘宇、王集杰、王连月、王业红、杨斌
2020:刘舒、彭媛、鲁文静、呼延成、郑双好、崔晓菊

注:斜体为离所专家,灰色为去世专家

 

网站首页 | 职能职责 | 杰出专家 | 人才招聘 | 继续教育 | 政策制度 | 办事指南 | 人事任免 | 公告公示 | 下载中心 | 所网站

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人事处 版权所有 辽ICP备05000861号 All Rights Reserved.